脫泡攪拌機的核心工作原理是 **“多物理場協同作用"**—— 通過 “攪拌力實現物料均勻混合",同時通過 “真空 / 離心 / 超聲波等外力" 強制去除物料中的氣泡,最終同步達成 “混合均勻化" 與 “氣泡清零化",解決傳統設備 “混合與脫泡需分步進行" 的效率痛點。其具體原理可拆解為 3 大核心機制,各環節相互配合、無縫銜接:
混合是基礎前提,設備通過特定攪拌結構產生 “強剪切力 + 對流力",打破物料組分的團聚狀態,確保多組分(如液體、粉末、顆粒)均勻分散:
脫泡是核心目標,設備通過 “物理外力" 破壞氣泡的穩定性,使其從物料中分離并排出,主流分為 3 種技術路徑,根據物料粘度選擇適配方式:
原理:利用 “密度差異" 分離氣泡。設備通過高速公轉(轉速 1000-3000rpm)產生強離心力(可達重力的數百倍),由于 “氣泡密度遠小于物料密度"(如空氣密度 1.2kg/m3,樹脂密度 1000kg/m3),氣泡會被離心力 “甩向容器邊緣",最終在邊緣聚集破裂,或隨真空系統排出。
優勢:針對高粘度物料(如牙科樹脂、石墨烯漿料),真空難以快速帶動氣泡上浮,離心力可強制 “推擠" 氣泡分離,脫泡效率比單純真空提升 30% 以上。
混合與脫泡過程中,需通過輔助控制避免物料變性,確保最終品質:
脫泡攪拌機并非 “混合" 與 “脫泡" 的簡單疊加,而是 **“攪拌分散氣泡→外力強制分離氣泡→真空排出氣泡→溫控保障物料穩定"** 的連貫流程:
攪拌先將物料中的 “團聚氣泡" 打散成微小氣泡(便于后續去除),再通過真空 / 離心 / 超聲波強制分離微小氣泡,最后在密閉溫控環境中輸出 “無氣泡、高均勻、性質穩定" 的物料,滿足電子、新能源、醫療等高精度行業的核心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