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斷氧氣分析儀是否需要校準,核心是通過性能異常觀察、標準驗證和周期預警三個維度綜合判斷,而非僅依賴固定周期,避免因未及時校準導致數據偏差。
當儀器顯示或運行狀態出現以下情況時,需立即暫停使用并校準,這是最直觀的判斷信號:
讀數不穩定:數值持續漂移(如在同一環境中,10 分鐘內讀數波動超過 ±0.5%),或頻繁跳變、無規律波動。
讀數偏差明顯:與已知濃度的參考氣體(如新鮮空氣,氧氣濃度約 20.9%)對比,讀數偏差超出儀器精度范圍(例如精度 ±0.1% 的儀器,讀數低于 20.7% 或高于 21.1%)。
報警異常:在正常環境下誤報 “氧氣過高 / 過低",或實際氧氣濃度超標時未觸發報警,說明傳感器或檢測系統已失準。
這是zui可靠的判斷方法,通過已知濃度的標準氣體驗證儀器準確性,具體操作如下:
準備符合儀器量程的標準氧氣(如測微量氧用 10ppm 標準氣,測常量氧用 20.9% 模擬空氣)。
將標準氣體以穩定流速通入儀器,待讀數穩定后,對比 “儀器顯示值" 與 “標準氣體濃度值"。
若偏差超過儀器說明書規定的允許誤差(如 ±0.1% 或 ±1%),則必須進行校準;若偏差在允許范圍內,可暫時繼續使用,但需縮短下次驗證間隔。
即使儀器未出現明顯異常,若滿足以下場景,也需提前校準,避免潛在風險:
達到或臨近校準周期:即使讀數正常,若已超過設定的校準周期(如醫療領域 3 個月、工業領域 6 個月),需按規校準,防止傳感器緩慢漂移累積誤差。
經歷特殊情況后:儀器受劇烈震動、撞擊,或暴露在高濃度粉塵、腐蝕性氣體中,或經過維修(如更換傳感器、電路板),需立即校準,確認性能未受影響。
關鍵場景前:若儀器將用于高精度要求的任務(如醫療手術、重要樣品檢測),即使未到周期,也建議提前用標準氣驗證,確保數據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