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關注操作方式對精度的影響,這能幫你避免因使用不當導致的測量誤差,非常關鍵。數字式粉塵計的操作方式主要從采樣準確性、儀器狀態準備和環境適配三個維度影響精度,具體問題和后果可對應到每一步操作細節中。
采樣是獲取粉塵樣本的核心步驟,操作偏差會直接導致 “測不準"。
采樣口未清潔:若采樣口殘留上一次測量的粉塵或油污,會堵塞進氣通道。這會導致實際進入儀器的粉塵量減少,最終測量值比真實濃度偏低,且堵塞越嚴重,偏差越大。
采樣高度不當:不同場景對采樣高度有明確要求(如車間監測需距地面 1.5-1.8 米,對應人體呼吸帶;環境監測需距地面 3-5 米)。若高度過低(如貼近地面),可能因地面粉塵堆積導致測量值偏高;過高則可能因粉塵濃度過低導致結果偏低。
采樣點選擇錯誤:未避開干擾源(如通風口、風扇旁、粉塵產生源頭正下方)。例如在空調出風口附近測量,強氣流會快速帶走或帶入粉塵,使測量值忽高忽低,無法反映真實環境濃度。
儀器使用前的準備工作不到位,會讓儀器從一開始就處于 “非最佳工作狀態"。
未充分預熱:多數儀器需要 5-10 分鐘預熱,讓光源、傳感器等部件達到穩定工作溫度。若直接開機測量,光源強度尚未穩定,傳感器反應遲鈍,會導致前期測量值波動大(如前 3 分鐘數值持續下降或上升),無法作為有效數據。
校準過期或未校準:未按說明書要求定期(通常 3-6 個月)用標準樣品校準。儀器長期使用后,光源強度會衰減、傳感器靈敏度會下降,若不校準,測量值會持續漂移(如始終比真實值高 10%),且偏差會隨時間累積。
電量不足仍使用:低電量狀態下,儀器供電不穩定,會影響光源輸出強度和芯片數據處理能力。這可能導致測量值出現無規律跳變(如突然從 20μg/m3 跳到 50μg/m3),或顯示值整體偏低。
操作時未根據環境調整儀器設置或放置方式,會讓環境因素間接影響精度。
未固定放置:儀器未水平放置在平穩表面,而是傾斜或手持晃動。傾斜會改變采樣氣流的速度和方向,導致采樣量不穩定;晃動會讓光學系統中的部件位置偏移,干擾散射光信號捕捉,最終使數值波動幅度增大。
未避開Ji端溫濕度:在高溫(如超過 40℃)、高濕(如相對濕度超過 85%)環境下直接使用,且未開啟儀器的溫濕度補償功能(部分gao端機型具備)。高溫會加速光源老化,導致光強下降;高濕會讓粉塵顆粒凝結,改變其光學特性,兩者都會使測量值偏離真實濃度。
未設置正確量程:儀器通常有多個量程(如 0-100μg/m3、0-10mg/m3),若測量低濃度環境(如室內)時使用了高量程檔位,會因量程精度不足(高量程最小分度值大)導致數據誤差大;反之,測量高濃度環境(如車間)時用低量程,可能出現數值溢出(顯示 “MAX"),無法獲取有效數據。